日志正文
|
||
儿时的新年,最是期盼。一进入腊月,家家户户便开始为春节做准备,蒸豆包、撒年糕、搞卫生、写对联、做豆腐、备年货等。最高兴的还是新年可以穿新衣,买喜欢的插花把家里装饰一番。除夕将至,人们都开始粘贴挂钱和对联,每个门口都要贴上一副吉祥的祝福,五颜六色的挂钱随风招展,门上还会贴上福字或者门神,再加上红红的灯笼,节日的氛围便彰显出来。每顿餐前,都会放几个双响,以示庆祝。 除夕之夜,是孩子们最兴奋的,早早换上新衣,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。大人们边看春晚边包饺子,饺子里还会放几枚硬币,如果谁吃到了带硬币的饺子,就会在来年好运连连。零点马上要到来的时候,鞭炮声四起,每家每户都会为了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端,放的鞭炮又响又长。鞭炮过后还有烟花,孩子们跑出去观看,黑夜在灯火的照映下,通明一片,各色烟花,腾空而起,欢呼声不绝于耳。有长辈的家里就热闹了,本家的晚辈接二连三的来磕头拜年,路上与人见面都说着吉祥话。接下来便是吃年夜饭了,为了吃到更多的硬币,孩子们总会多吃几个,长辈会在吃饭拜年的时候给晚辈包压岁钱,保佑平平安安。除夕夜的灯是不灭的,伴随着零点钟声的响起,送走了过去的一切,迎来了崭新的一年。 大年初一,挨家挨户的拜年,难得都闲下来聊聊天,享受一下美好的时光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,各色的庆祝活动轮番上场,扭秧歌、踩高跷、跑旱船,舞龙狮、赏花灯,逛民俗,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,承载着传统文化之底蕴。节日的喜庆感染着每一个人,洋溢在大街小巷,所过之处都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。 如今,如果问孩子们过年有什么不一样,大概都会说可以放个长假,吃吃喝喝了。为了改善环境污染,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止燃放;疫情肆虐,避免聚集,网上拜年成为主流。能够沿袭下来的,大概就剩贴对联,年夜饺子里包硬币了。即便在小学课本里对年俗进行了普及,没有切身体会,也就只是个象征罢了。 |
|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